你覺得自己有創傷嗎?你認為創傷是什麼?過去我們以為創傷要「很嚴重」,例如大車禍、被家暴、嚴重霸凌、性侵等等,但是越來越多創傷的概念是在談「生活中」的事情,也就是因為這些創傷太平常、太頻繁,以至於我們都沒有意識到,或是就忽略掉。 什麼是創傷?會帶來重複的關係體驗與痛苦感受,並且可以追溯到某些早期經驗。對心理狀態、人際模式會產生影響。沒有客觀的評估標準,是主觀感受。不是只有大災難性的事件才是創傷。舉例來說,如果小時候拼了命考到 90 分,你很開心的跟媽媽分享喜悅,但媽媽罵你「為什麼考 90,沒有考到 100 分?」,你會覺得自己很糟糕,永遠不夠好,這個「永遠不夠好」的感受,可能重複在生活中經驗到,變成深深影響往後的生活。 哪些事情可能會是創傷?家庭暴力(肢體、語言)。養育缺陷(情緒幼稚父母、疏忽)。死亡與喪失。疾病。關係情感匱乏(被忽略、排擠)。分化受阻(過度控制,無法長出自我)。集體與權威適應障礙(競爭與霸凌)。時間並不會治癒一切,也不會讓這些創傷感覺消失,創傷很像是被卡在某個事件或時間中,創傷會改變自我感受與身體經驗,甚至影響人際關係與人生選擇。 為什麼要談創傷?正視自己的痛苦,從過去卡住的事件中釋放自己。理解經常反覆的感受情緒的源頭。理解傷痛後,才能夠得到療癒。重新拼湊後,看見生命中的韌性。 怎麼療癒隱形創傷?看見它:探索從小到大的成長經驗。理解它:不帶批評的靠近負面情緒。接納它:同理受傷的痛苦經驗。照顧它:好好的生氣、好好的哭,允許過往被壓抑的情緒感受出來。和解:創傷是生命的一部分,不需要抹除。 看見創傷,是從生命的脈絡中去找尋自己何以成為現在這樣,我們沒有辦法回到過去改變創傷事件,看見創傷,不是要去責怪,而是要去心疼、憐惜自己經歷過這樣的感受,也是練習,在長大後,好好的去陪伴那個努力堅強、不敢脆弱的自己。 原文出處
莊芷昀 心理師
作者
莊芷昀諮商心理師,現為頂溪心理諮商所合作心理師、大專專任心理師、台北法院合作心理諮詢師;希望分享諮商工作的觀察與隨筆,讓大眾從文章中獲得療癒,重新梳理心裡的事。歡迎追蹤臉書粉絲頁:心裡小心理。Instragram:@murmurc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