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手上幾例患者的腰痛、膝痛,加減需要從下肢生物力學來解答!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,明顯受限卡卡,無法流暢轉動。 髖關節損傷原因多來自於周邊構造彈性減弱:髖周邊構造彈性減弱,將使承重的力量容易直接傳導至脊椎,而非經過骨盆吸收。不對稱長短腳:下肢結構性不對稱,或功能性不對稱,將影響骨盆姿勢。髖關節肌肉不平衡:不適當或過長的肌肉長度及肌力失衡導致的錯誤機制,將造成髖、膝關節或腰痛。 然而,這並不代表髖關節卡卡才容易腰痛,另外有一類人,在髖關節活動度、柔軟度各方面都意外的好,但這樣子的人,其髖關節周邊還是可能因承重而不適,表現形態像是:痠軟無力、刺痛、鈍痛、麻等。以上這兩類人,在直立下蹲或者行走過程中,容易出現重心偏移,但自己不一定能察覺。在物理治療裡,做的是肌肉骨骼「減壓、肌力、平衡動作控制訓練」。關節囊內富含機械接受器,對於姿勢平衡及動作控制所產生的壓力、動作變化會產生反應。因此關節病變、動作受限、肌肉無力失衡都會讓平衡控制能力受損。 原文出處如果想看更多,歡迎前往追蹤 馨葦物理治療師|健康即自由 喔!
物理治療師 鍾馨葦
作者
我是骨科物理治療師馨葦,除了治療師身分,也擁有運動技術力學分析的能力,希望能帶給熱愛運動的朋友們,更有效益且符合你運動項目的治療方式!專長在處理「肩關節運動傷害」、「慢性疼痛治療」、「術後復健恢復」以及「運動傷害復原及動作優化」。